文房四宝
明代陈洪绶《南生鲁四乐图》中的文房四宝
文房四宝[1],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的文书工具,即筆、墨、纸、砚。源於中国,再傳播至日本列島、朝鮮半島、琉球群島和越南等地。
據史料所載,史前的彩陶、商周甲骨文上都可看到使用過類似毛筆、天然墨的痕迹,同時發掘到研墨的工具。
文房四宝之名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(420年—589年),「文房」之名意指「國家典掌文翰之地」(相當於國家資料庫),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筆、墨、宣纸、砚台,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。
「文房四宝」在南唐时指宣州诸葛笔、徽州李廷珪墨、徽州澄心堂紙,徽州婺源龙尾砚。
自宋朝以来“文房四宝”指湖笔(浙江省湖州)、徽墨(安徽省徽州)、宣纸(安徽省宣州)、端砚(广东省肇庆,古称端州),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也是融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。
在使用文房四寶之餘,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。
“
磨潤色先生之腹,濡藏鋒都尉之頭,引書煤而黯黯,入文畝而休休。
”
——唐代薛濤,〈四友讚〉
詩中所歌詠的就是硯、筆、墨、紙。
古人還戲言:筆為管城侯毛元銳,墨為松滋侯石虛中,紙為好畤侯楮知白,硯為即墨侯易玄光,人稱四侯。
筆[编辑]
「筆」是指以竹、木做筆管,黃鼠狼毛等製成筆頭的毛筆,一般相信是戰國時期秦國大將蒙恬所發明。
墨[编辑]
「墨」的前身取自天然礦物,或燃燒的木炭等。到商代後期,人工「墨」出現。人工墨相信是取自植物焚燒後的煙垢,與膠性物質混合製成。1975年,於湖北雲夢睡虎地一個戰國至秦初墓穴中,出土一塊純黑色柱狀墨,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人工墨實物。出土的還有石硯和石質研杵,為一組書寫用具,表明戰國後期已使用固體墨塊。這與《莊子》中「舐筆和墨」的記載相吻合。至宋朝時,徽州的徽墨更是名揚天下。
硯[编辑]
「硯」是研墨的器具,相傳始於漢代。唐朝出現聞名天下的端硯,除了實用,還有收藏、觀賞的價值。
紙[编辑]
「紙」的發明始於西漢,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,讓紙成為中國古代「四大發明」之一。而書畫專用的宣紙則於隋唐誕生。
参考文献[编辑]
^ “文房四宝”的故事. paper.people.com.cn. 2013-07-17 [2025-05-13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-05-13).
外部链接[编辑]
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:文房四宝
文房四寶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 (《中華百科全書》)
查论编文房四宝笔
湖笔
宣筆
齐笔
侯店毛筆
散卓笔
墨
松烟墨
油烟墨
徽墨
湖墨
京墨
纸
宣纸
澄心堂纸
竹纸
元书纸
毛太纸
高丽纸
麻纸
硯四大名砚
端砚
歙砚
洮砚
澄泥砚
其他
鲁砚
苴却砚
思州石砚
松花硯
易水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