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舟山最热闹的街
定海的东大街一定榜上有名
这条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街里
藏着“大乾坤”!
今天的“舟山有意思”
跟小布一起去了解
东大街
位于定海古城南片东部,西起人民中路,东至环城东路,长525米,宽4-5米。由舟山籍旅沪商人、上海“荣记大世界”游乐场第二任经理唐嘉鹏捐资重新铺设石板路面,因此将文彩桥以西至状元桥一段改名为唐嘉鹏路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大街(阿能摄)
东大街在成书于南宋宝庆年间的《昌国县志》“昌国县治图中”已经形成雏形,历经元、明、清的改建扩展,至民国初期,成为城内一条闹猛的街道。
旧时的东大街,以芙蓉洲河文彩桥为界,分上街头和下街头。上街头以店铺为主,呢绒绸缎、日用百货、糖果调料、文具纸书、以及泥塑土偶等民间工艺,各色俱全;下街头多豪门大户,青砖大宅,高墙大门,气势威严。
在清光绪十七年(1891)正月初二发生的“辛卯大火”事故中,东大街上街头遭受巨大的损失,大火之后,东大街东口附近建设了公墙(防火墙)。东大街公墙以西,是旧时定海最繁华的区域,头上有状元桥,过了状元桥就是西大街,状元桥东侧,则是南门大街街口。
现如今东大街的一角
民国初年定海籍名商刘显哉住宅在文彩桥东北侧,原门牌为芙蓉洲路14号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东管庙居委会的办公场所。刘显哉与名震一时的商界巨子朱葆三为忘年交,早年曾在著名的宁波商帮代表人物之一的严蕉铭手下“佐以副席之职”,之后独立经商活跃在京津一带,被誉为“津门大亨”,与政、商、学界名流交谊甚笃,为宁波商帮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东大街和芙蓉洲路附近,穿插在现代建筑中的清末和民国年间民居群
地处东大街127-129号的“许季房”,其址原为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)的昌国县学宫和元代昌国州学宫,是舟山的文脉所在。“许季房”现称东大街许氏民居,建于民国初期,为美孚洋行买办许维山委托其兄许熙唐择址建造。
东大街127号许氏民居
“许季房”由门楼、正楼、东西厢房等构成四合院,院内楼楼相通,俗称“走马楼”,台门南面有照壁隔街相对,是定海城区一处有代表性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建筑,2003年1月被公布为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。
东大街127号许氏民居
在南门大街与东大街公墙之间,旧时南侧有创建于同治元年(1862)的存德堂药店、创办于1933年的鸿大绸布庄等名店,以及顾记理发店、点心店、大饼店、豆腐水作店、杂货店商铺;过公墙后,自西向东分别是设义生钱庄、洪存仁堂中药、豆腐店、咸货店、烟纸店、进行鞋庄;过文彩桥后,还有李志香南货店、俞成大长切面店、木匠店、俞记南货店、孙德兴佛香铺。
北侧有宝山蜡烛店、恒源酱酒坊、恒昌祥五金店、大光明电器电料行、马源和糖果店、广货杂货店、中央印刷厂、丁振兴纸书店和老美华裁缝店。
过防火墙,是宁波三北人沈松南在西大街开设的“辅仁”绸缎庄的货仓,还有棺材店、咸货店、乐记万泰肉铺、大茂肉店、怡和南货店、打铁店、怡和南货店、李永年中医诊所、成衣铺、打花店等各色商铺。
1946-1949年定海城内商业区网点示意图(张仁钰绘)
旧时的定海古城东南片,以东大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辐射,巷弄众多。据1926年成图的《定海县城厢全图》记载,当时自西向东,北侧分别有竺家弄、东管庙弄、染店弄、裕记弄、轿行弄、东门右城跟等;南侧分别有镬厂弄、香店弄、柴行弄、聚奎弄、徐家弄、坤记弄、(东)井头弄等。
其中,聚奎弄6号是著名的定海旅沪商人,被誉为“煤炭大王”、“火柴大王”“纺织大王”“水泥大王”的刘鸿生故居。1954~1956年公私合营时,他是当时中国仅次于荣氏家族的最富有实业家。他非常关心家乡教育事业,1919年捐资23.25万银圆建定海公学(今舟山中学前身)。1922年,刘鸿生因其助学善举而被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授予“乐育菁莪”匾。
刘鸿生(资料照片)
刘鸿生故居的主体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(1888),坐北朝南,现有正屋、东西厢房、后罩房等建筑构成独立院落,占地面积约532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376平方米。1950年后曾作为幼儿园使用,2003年1月被公布为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,1998年和2010年两次进行了修缮,现设有“刘鸿生纪念馆”。
刘鸿生故居
东大街与西大街、中大街一样
都是定海城区内最早形成的街巷之一
历史悠久
东大街东段至今仍保有旧时的风貌
是定海城内少有的
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建筑街区
1991年8月省政府批准其为
重点保护老街区
原标题:《舟山这条近800年历史的古街里,“大有乾坤”!》